过刊目录

  • 1995年, 第4期 刊出日期:1995-08-25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曾再新
    1995,(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蔬菜是指那些可被用来制作菜点的植物,包括人工栽培和野生的,也是一种需要量大,要求新鲜的烹饪原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菜肴的质量。因此必须掌握蔬菜的结构和分档取料,才能正确地运用蔬菜类原料为烹饪服务。
  • 谢保国,谢荣贵
    1995,(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春来荠菜忽忘归”,想不到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会这样迷恋荠菜。其实,我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把它作为珍稀蔬菜。最早的文字记载可能是春秋时代(公元前770—前476年)的《诗·邶风·谷风》:“谁谓茶苦,其甘如荠。”西晋文学家夏侯湛(243—291年)最爱吃荠菜,专门写了《荠赋》。到了唐代,每到“立春”这一天,人们都要吃荠菜馅的春饼,品尝荠菜为主料的春盘,并将它当作礼品互相馈赠。著名诗人孟浩然还吟出:“天边树若荠”的千古绝唱。
  • 区振棠
    1995,(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今年梅雨期间的几场暴雨加上出梅后的骤然高温,给我市的蔬菜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蔬菜夏淡也提早到来。而在当今的各种蔬菜作物中,能够同时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产量高、病虫害少、营养丰富和容易繁殖等各种优点的,当首推蕹菜。蕹菜因其茎节中空而膨大,因此又有空心菜、篷菜、竹叶菜及通菜名称。原产于我国炎热多雨的南方,种植历史十分悠久。目前华南、华中、华东及西南等广大地区都有种植,是夏令的主要当家蔬菜之一。
  • 金福鑫
    1995,(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上海市五四农场位于奉贤县,南临大海。1991年承接了农牧渔业部农垦司下达的“绿色食品”蔬菜生产基地的建设任务。该项任务委托上海市农业科学院进行设计,按设施园艺为中心进行基地设计,土肥所负责地下部的灌溉设施,园艺所负责地上部的园艺设施,农业工程设计室负责泵房等建筑。至10月完成全部设计图纸,年内完成施工任务。1992年5月邀请专家通过基地工程验收。所生产的番茄、生菜、黄瓜和土豆等蔬菜,检测结果符合“绿色食品”要求。
  • 周纪兴
    1995,(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蔬菜生产的发展,对蔬菜的品种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不断地培育蔬菜优良品种乃是蔬菜育种专家的当务之急。上海市农科院园艺所副研究员、中日蔬
  • 王世忠
    1995,(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早春保护地栽培番茄常产生畸形果。这与育苗期间的外界环境特别是低温有密切关系,而品种特性,床土过肥过湿,栽培管理不当也有一定影响。番茄花芽分化期的温度以不低于10℃为宜,过了这个界限必然产生畸形果。番茄花芽分化是在育苗期进行的。因此,要减少早春番茄的畸形果,应严格掌握好苗期的栽培管理技术。主要措施是:(1)选用早熟高产、畸形果率低、抗性较强、株型紧凑、自封顶的品种。如洋杂1号,洋杂2号、锡杂84—1、浙粉杂3号、霞粉1号、裕粉1号等。(2)在番茄花芽分化之前2叶1心时分苗,苗距8—
  • 关地
    1995,(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蔬菜保护地是蔬菜集约化栽培的场所,可以充分利用小气侯、土地和时空增加产出,提高效益。但是由于特殊的环境条件,土壤盐类易产生积聚,严重危害蔬菜的生长发育。因此,研究保护地土壤盐类积聚原因及防止对策很有必要。
  • 严志雄
    1995,(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豆瓣菜,又名西洋菜,性喜冷凉,适宜生长温度为14—25℃。在上海地区虽能露地越冬,但气温降至6℃左右时,叶片变紫,停止生长,影响商品价值。为了使豆瓣菜能在冬季上市,可以采用管棚设施栽培,以增加花色品种,满足市场需要。
  • 张导
    1995,(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结球生菜(Var.Capitata L.)营养丰富,质地脆嫩,清香爽口,可生食,熟炒凉拌风味俱佳。近年来,上海、苏州等地结球生菜发展较快,既丰富了市场,又服务了旅游业。但它不耐高温和低温,长江流域只宜春秋栽培。苏州市从1989年起通过试验,运用保护地综合措施和配套技术,达到了周年生产供应的效果。平均亩产量2085kg,亩产值4378元。现将其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 金明弟
    1995,(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韭菜属百合科,是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原产亚洲东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和食用历史。
  • 王飞马
    1995,(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安东棒椒是由江苏省涟水县石湖良种研究会,从地方菜椒良种——棒头椒中,经几年提纯复壮单株选育而成的一个抗逆性强、产量高、果型大的菜椒良种。
  • 卢厚祥,薛白耘
    1995,(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县选育的海粉“861”、海粉“901”、海粉“921”等粉果系列杂交一代番茄品种,经过多年示范推广,已成为苏南、苏中一些县市主要番茄栽培品种,并辐射到四川、浙江、安徽、山东、湖北等地。1994年推广面积达18000亩。在本地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大棚覆盖早春栽培为主。一般亩产量海粉“861”4000kg以上,海粉“901”5000kg左右,海粉“921”7500kg。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如:大公镇贲巷村8组王恒1994年种植海粉“901”866.7m~2,收入超万元,除去农本净收入8000余元。他所在组
  • 戈锦春
    1995,(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大量事实证明,花菜的双亲生长期相差越大,杂交优势越强。早熟与晚熟双亲杂交后,不但具有晚熟种的高产、耐寒、冬性强优势,而且有早熟种的耐热、生长快的优点。长期垄断国内市场的日本雪山花菜就是这么一个组合。但双亲生长期相差越大,其杂交制种的困难越大。下面举二个实例,探讨双亲生长期相差大时的制种技术问题:
  • 曾昭琨
    1995,(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蓝山早瓠瓜是湖南省最早熟瓠瓜良种之一,已被选入《中国蔬菜品种资源名录》和《湖南省蔬菜品种资源名录》。
  • 黄绍富,王兴民
    1995,(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徐椒1号是徐州蔬菜所用母本“801”早椒与父本茄门甜椒杂交育成的杂交一代辣椒优良品种。其株高72cm,开展度75cm,分枝结果力强,主茎约10节开始现蕾分权,前期生长快,后期不早衰。果实长灯笼形,嫩果绿色,平均单果重32g,最大单果重50g。味微辣而脆,商品性好,经济价值高。
  • 顾柳青,李炳伟
    1995,(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梅陇镇华二5队种植的10亩管棚春番茄,连续二年亩产量超120担,1993年亩产值达到6200多元。今年在市场价格明显低于去年的不利条件下,仍获得亩产值4000余元的好收入。往年华二5队的早熟管棚番茄到6月下旬基本落令,出地换茬。而近二年他们采用延夏栽培技术,科学管理,使管棚早熟春番茄供应期一直延续到8月上旬,既丰富了市场品种,也增加了经济收入。管棚春番茄延夏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 徐技
    1995,(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经我站选育的宝花1、2、3号早熟一代花椰菜,在本区有较大面积的种植。为培育壮苗,加强田间管理,发挥新品种的增产效益,特提供如下几项栽培技术。
  • 储菊劲
    1995,(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上海市闵行区虹桥园艺场自1988年建场以来,引进了日本的杂交一代南瓜,每年进行中棚地膜栽培。1994年该场种植1.2亩中棚日本南瓜,获得总产量2228kg,总产值13368元,折亩产量1856.7kg,亩产值11140元。
  • 余汉清,毛国忠,华雄超,陈锡明
    1995,(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坊前丝瓜是江苏无锡县坊前乡栽培多年的地方品种,经我们提纯复壮后,以抗逆性强,稳产高产,肉质细嫩,经济效益高而著称,被无锡市民誉为“肉丝瓜”,目前推广面积越来越大。
  • 张家振,陆毛男,朱建国
    1995,(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日本雪山100天花椰菜系中晚熟品种,耐寒力强,抗病,产量高,花球洁白,品质好。1993年底苏州市郊区虎丘乡菜办引进该品种,作春花菜种植,一举成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有关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 徐东进,贾志明
    1995,(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瓠瓜在扬州地区又俗称瓠子。随着大棚栽培技术的发展,近几年来我们进行了瓠瓜的大棚早熟栽培。生产实践证明,大棚瓠瓜一般在5月上中旬至5月底即可分期上市,比原露地栽培提早半个月到一个月。亩产3500kg左右,亩产值5000元以上,既增加了市场的花色品种,又大大提高了菜农的经济效益。现就瓠瓜大棚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 宋华窗
    1995,(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凤仙花又称花梗,凤仙花科。成株高1m左右,开展度28×28cm,基部茎粗2.5cm,有叶处茎较膨大。最大叶长18cm,宽4cm,叶柄长4cm,叶互生,阔披针形,叶缘锯齿状,锯齿向前倾斜,基部7—8片叶腋抽侧枝不开花,其上部叶腋开花结籽不抽侧枝。花白色或红色,单瓣,每叶腋结蒴果2—5个,1蒴果中有种子12—17粒不等,种皮咖啡色。单茎重200g,最大茎重250g。
  • 王旭强
    1995,(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慈溪市地处河网平原,土壤肥沃,许多农民的房前屋后都有一块哺鸡竹园,不但美化了环境,而且大量生产新鲜竹笋,远销杭州、上海等城市,深受消费者的青睐。据分析,新鲜竹笋中含糖量为2.0—4.0%,脂肪含量为0.2—0.3%,蛋白质含量为2.5—3.0%,并含有磷、铁、钙、镁等微量元素和各种维生素。经调查,高产地块亩产竹笋超过2000kg,且春、夏、秋三季均能产笋。现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 赵荒
    1995,(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蔬菜种子尤其是茄果类种子,播前要进行浸种催芽。浸种是使种子在短时间内吸足从种子萌动到出苗所需的全部水量的主要措施,只要注意浸种时间与温度即可。这里主要介绍一种催芽方法—变温处理。
  • 潘贤春,洪文英
    1995,(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上海蔬菜》1995年第3期发表了湖南省农业厅陈克中等人的“抓紧建立长江流域蔬菜信息网络”一文,就长江经济带蔬菜产业的优势与信息服务现状及加强信息系统的联网进行了探讨,我们对其建立蔬菜信息网络的观点表示赞同,受他们的影响与启发,愿意就蔬菜信息网络谈点自己的看法。
  • 孔庆富
    1995,(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商品蔬菜生产基地大多集中在市郊,这些地区工业“三度”严重,大气,土壤、水源条件恶化,污染蔬菜。加之病虫害多,农药用量大,蔬菜质量普遍不高。近年来,报载城乡居民食用蔬菜中毒事件几近千例。据某市食品卫生部门对农贸市场引种瓜果蔬菜进行检测,其中20种有农药残留。“三废”污染和农药残留对蔬菜品质的影响已成为广大群众关心的焦点,无公害蔬菜生产势在必行。
  • 苏桂福
    1995,(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改善舟山蔬菜的生产供应,我们利用海岛气候的独特优势,从1984年起,经过八年的试验研究,使莴苣在舟山海岛基本上达到周年生产供应。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 高桂铭
    1995,(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上海市副食品市场稳定、繁荣、活跃。这是重视和加强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成果,而菜场专项整治工作对保障副食晶供应和稳定价格也起了重要作用。去年9月到今年3月市政府有关部门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加强宏观调控的精神,开展了菜场专项整顿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保证了蔬菜市场的稳定,得到市民的好评。
  • 徐茂良
    1995,(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如何加强市场菜价管理是个重要课题,尤其是在遇到灾害性气候或淡季缺菜时,菜价会暴涨。例如:去年下半年市场上小青菜菜价由几角钱1市斤,一下涨到2元钱1
  • 封立忠
    1995,(4):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1994年,杭州市蔬菜产销形势很好。全市4.9万亩常年性蔬菜基地,年产蔬菜30万吨,人均蔬菜占有量每天403g,不但满足人们对蔬菜总量的需求,而且做到“淡季”不淡,品种多样,质量鲜嫩,上市均衡。而1993年蔬菜供应一直处于紧张状态,量少价高,“菜篮子”问题突出。即使1994年菜多价稳,但动用蔬菜风险基金和经营亏补资金各百余万元,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因此建立蔬菜产销测报系统,调控“淡旺”很有必要。
  • 陈恒国 陆文荣
    1995,(4): 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闵行区是个老菜区,原来区、镇、村三级科技推广网络比较健全,区有蔬菜技术推广站,镇有蔬菜农科所,村有蔬菜种子、育苗、植保、栽培等农民技术员。科技兴菜活动开展得比较正常,推广科技成果也比较显著,生产水平在全市菜区处于领先地位。
  • 郁樊敏
    1995,(4): 4-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适应上海深化改革,对外开放和经济迅速发展的形势,向市场提供品种丰富,质量上乘的蔬菜,本市蔬菜生产上的新技术正在迅速推广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综合报道如下:
  • 余进安 黄关寿
    1995,(4): 5-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上海地区受季风和冷空气影响,每年12—2月,7—9月,蔬菜生产出现冬淡和夏淡。但各年气侯条件不同,淡季的缺菜程度也不一样。即使同一年的淡季,不同品种间缺菜程度也不尽相同。因此,本文通过对本区淡季蔬菜品种的单产(月总单产与各品种单产)与气侯条件的因果关系分析,探讨相应措施,以期减轻本区淡季缺莱程度,提高市场供给率和菜农的经济效益。
  • 殷玉华 朱宗元
    1995,(4): 11-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春甘蓝是春季主要的叶菜类蔬菜,对缓和“春淡”有着明显的作用。当前我省春甘蓝的主栽品种是牛心和鸡心,这两个品种结球疏松,产量低,整齐度差,月不耐贮运。为此,我们采用自交不亲和系配制杂种一代,选育出早熟,高产,冬性强和品质优的春甘蓝——春宝,于1994年5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专业组认定。已在长江流域9个省市推广应用、种植面积达3万亩。
  • 姚士桐 朱万祥
    1995,(4): 12-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最近几年,大棚黄瓜栽培面积逐年扩大,为了适应大棚生产发展的需要,筛选出适合大棚栽培的早熟、优质、高产、抗病的黄瓜新品种,我们开展了黄瓜新品种的比较试验。参试的品种有901(江苏省镇江市蔬菜研究所)、236×125(江苏省南京市蔬菜研究所)、宁丰3号(江苏省南京市蔬菜研究所)和西杂1号(陕西省西安市蔬菜所),以杨行×密刺为对照(CK),试验结果表明901的早熟性、丰产性、商品性均优于对照品种和其他参试品种(详见表1、表2)。901每亩产量为2644.63kg,比对照增产29.69%;前期亩产量为1287.8
  • 姜德明 孙同勋
    1995,(4): 19-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黄瓜与菜豆、生姜复种,利用其不同生育习性,实行科学组合,优化耕作,是一种新的立体种植结构。1994年,我县示范推广这一复种模式80余亩,平均亩产值逾6000元,经济效益极为显著。其栽培要点如下:
  • 陈可可
    1995,(4): 21-2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笋菜,又称笋子菜、棒子菜,属茎用芥菜。植株形似莴笋,株高50—60cm,开展度45cm,倒卵形板叶,叶柄扁宽,茎皮有白色和青色两种,最大茎粗4—5cm,食用茎长25—35cm,单株净重0.6—1kg,全生长期约90天。因其上市期在10月下旬至1月上旬,大大早于其它茎用芥菜,且肉质鲜美,不仅丰富了秋冬季蔬菜淡季供应的花色品种,弥补了秋冬菜的不足,而且,因其生长期短,产量高,收益好,深受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欢迎。我区从外地引种后,近几年笋菜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种植水平不断提高,平均每亩产量2000—3000kg,
  • 钱玉亭 何国元
    1995,(4): 23-2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们用二熟茭“无锡茭白”做试验,结果表明:茭白每亩栽植1100墩,基本苗以3.2万个较为理想。游茭多,产量高,品质好。基本苗少于2万或超过4万个时,产量急剧下降。夏茭的产量则取决于游茭的数量和有效分蘖的素质。
  • 孙士林 岑珍一
    1995,(4): 25-2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决一年四季吃上新鲜蔬菜,提高大棚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我市浒山镇西华头园艺蔬菜场于1993年开始实行棚内布局无闲地,一年四季育秧种菜,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全年每亩净收入可达到1.9—2.7万元。大棚周年高效益栽培主要有以下两种模式;
  • 叶自新
    1995,(4): 27-2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一、促进生长 打破休眠 用10—20ppm赤霉素,在田间喷洒芹菜、菠菜等,能使植株增高,叶数增多,叶柄增粗,可以提前一个月采收,产量增加10—40%,在莴苣植株长有10—15片叶时处理,可提早10天采收,产量增加12—48%;喷洒矮菜豆植株,可以促进开花结荚,提早采收和增加早期产量。用20—50ppm赤霉素喷洒萝卜、雪里蕻、茼蒿、番茄、黄瓜、四季豆、毛豆、马铃薯和苋菜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增产效果。当年采收的马铃薯作秋季栽培的种薯,有一个休眠期,用0.5—1ppm赤霉素溶液,将薯块浸15—20分钟,能够打破休
  • 李惠明 丁纪文
    1995,(4): 28-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1993年5月,上海市蔬菜科学技术推广站首先发起与本市高校计算机软件专业人员共同设计、研究开发的“病虫害预测预报技术帮手系统软件”,是一种利用电子计算机高速处理信息数据的强大能力,并结合植保科技人员不断积累的病虫测报经验和相关的专业统计分析技术的最新实用软件。它的开发研制成功,不仅使病虫测报技术上了一个新台阶,而且为国内的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使现代化电脑管理成为现实。
  • 牛西午 李杰林
    1995,(4): 30-3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太原市郊番茄病毒病危害日趋严重,一般年份春番茄病株率28.1—29.2%,平均病指14.3—15.4,严重流行年份病株率达39.4—47.2%,平均病指24.8—32.8,重病地块绝产绝收的观象甚为普遍。1993年全市14175亩露地春番茄,发病面积占84.65%,减产幅度在40%以上。秋番茄病害更为严重。番茄病毒病已成为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 陈幼源 坂田好辉
    1995,(4): 31-3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病毒病是青椒主要病害之一,以黄瓜花叶病毒(CMV)和烟草花叶病毒(TMV)为主。青椒罹病后植株畸形、矮化,严重影响正常生长,产量下降。为了弄清国内品种对二种病毒的抗性强弱,本试验采用苗期人工接种方法,对国内部分主要栽培品种进行鉴定。
  • 汪羞德 王方桃
    1995,(4): 33-3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们制作的有机—无机颗粒肥料,是采用鸡粪为主要原料,加入氮、磷、钾化肥和硼、锌、锰等微量元素配制而成的,共有5种配方。优点是肥效好,便于贮藏、运输和使用。在黄瓜、甘蓝、西红柿和花菜上的配方选择试验表明,以添加硼元素的配方2为最佳配方。用配方2有机—无机颗粒肥,在秋甘蓝、秋黄瓜和冬瓜上进行合理用量试验显示,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亩施22.5kg有机—无机颗粒肥,是蔬菜作物的经济合理用量。试验还表明,施用有机—无机颗粒肥对蔬菜增产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配方2中添加了微量元素,尤其是硼元素。这与蔬菜土壤微素调查有效硼
  • 王统正
    1995,(4): 35-3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上海郊区农田每亩化肥年施用量已经超过175kg,导致土壤物理性状恶化,土壤环境退化,农产品(特别是蔬菜)的污染严重,对农业资源和人体健康构成威胁。在这种背景下,一种既能促进作物增产,又能改良土壤的第三代新型肥料一生物活性肥应运而生,它就是腐植酸肥料。
  • 厚祥
    1995,(4): 36-3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日本肉葫芦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保健蔬菜。鲜果肉质丰厚,细嫩雪白,含有丰富的糖、维生素和胡萝卜素,具有健身、养颜、抗衰老的功能,对高血压、糖尿病、肝炎等有一定疗效。上市期正值炎热的夏季,既能调节市场供应,又能增加花色品种。1993年本地引进种植,经过多点试验示范,部分农户已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1994年仁桥镇一农户种植400m~2(0.6亩),收入5000多元。现将其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 周国澄 郭志刚
    1995,(4): 38-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常州萝卜干与宫梳名篦、大麻糕并列为常州传统的三大特产。其特点为皮若珊瑚红,肉同象牙白,开袋醇香四溢,食时清脆爽口,齿颊留香。相
  • 钱丽珠
    1995,(4): 42-4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四)加强田间管理 1.做好薄膜小环棚期间的管理工作。刚定植1周内要密封保温,以利发根,成活后可看天看苗逐步合理通风透光,但要背风,防冷风直接吹到秧苗上。掌握白天20—25℃,夜间15—17℃。同时棚内也须看苗做好肥水管理工作。既要防止徒长,又要防止衰弱,长成僵苗,故肥水要掌握适当,可在晴暖天气时轻浇少浇,使苗稳健生长。浇后适当通风,以降低棚内湿度,待干燥后再覆盖薄膜,否则易发生肥害伤苗。如遇大风时,露地的小棚应扣绳子防风吹去薄膜受冷伤苗,4月底5月初将拆去小环棚前应加强锻炼,以后才能适应拆棚后外界气候的
  • 吴世昌
    1995,(4): 46-4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昆虫生长调节剂和病原体有可能代替那些往往会破坏天敌的作用的广谱性杀虫剂。有些制品,诸如能抑制害虫几丁质合成的苯甲酰苯脲,可能取代较常用的杀虫剂而有助于防止害虫产生抗性。但来自泰国非官方的报道指出,有几种苯甲酰苯脲制品引入使用2—3年后,小菜蛾就对它们产生了明显的抗性。另一些研究表明,1988年泰国采集的小菜蛾对抑太保、氟脲杀、盖虫散等几种已使用和试验用的昆虫生长调节剂产生了抗性。抗性很可能来自一个隐性单因子常染色体基因。小菜蛾抗性群体经40代饲养后并未肖失抗性。
广告服务
地 址:上海市奉贤区金齐路               1000号
联系人:谈平
电 话:021-52210012
邮 编:201403
E-mail:xx9@saas.sh.cn
查看详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