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1994年, 第2期 刊出日期:1994-04-25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程旺大,顾掌根,冯兴松,王熊祥
    1994,(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雪里蕻是嘉兴的传统名特农副产品,已有300余年的栽培、加工历史。近几年开发了真空小包装,已开始远销国外。 一、栽培技术 (一)适时播种,培育壮苗 露地条播育苗,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方便,上年未种过十字花科蔬菜的旱地,精细整地,每亩施入腐熟有机肥500公斤,过磷酸钙60公斤。10月中、下旬播种,每亩播种量0.75公斤,秧本比1:7—8。为防止病毒病,可用1:1000倍植病灵农药浸种10小时,晾干后再播种。播后用清水冒籽。出苗后用清水粪加每亩2.5—3公公斤碳铵溶解后泼浇2—3次。间苗在1叶1心与3叶1心时各1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菜豆育种协作组
    1994,(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江苏省的菜大豆育种已有很长历史,早在本世纪60年代,我省科技人员在对全省大豆农家品种进行征集、整理和鉴定的过程中,就从中选出了优良菜大豆品种灌云大四粒、金坛八月黄大青豆、六合青菜大豆等。80年代,菜大豆育种正式成为江苏省大豆优质育种的内容之—。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全省先后育成了苏内青2号、南农87—C38、楚秀和绿宝珠等4个菜大豆新品种,现将绿宝珠菜大豆的选育情况,特征特性及栽培方法介绍如下。
  • 高歌
    1994,(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崇明绿皮茄子是崇明县的地方品种,已有百年以上的栽培历史,习惯上以新河以东地区栽培为主。该品种亩产量可达3000公斤,与紫圆茄相仿,比条茄增产30%左右,是茄子中的优良品种。它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皮薄肉嫩、籽少色鲜,切开后不会有锈斑等优点。目前,绿皮茄子在崇明西部地区也开始落户,共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很好。
  • 1994,(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一、杭州红茄—1 杭州红茄—1,系我所从杭州红茄中经提纯复壮系统选育而成,该品种第一雌花出现在第9—10叶,花单生,果实细长,均匀,平均长度29.1厘米,皮色紫红透亮,果柄紫红,果肉白嫩。株高55匣米,株型紧凑,适宜密植。亩产3000公斤左右。但同原来的杭州红茄一样,其耐寒性、抗病性较差、不适合早春保护地栽培。 一般于10月上中旬播种育苗,2月上旬—4月上旬移栽。
  • 胡邦尧,王庆宝
    1994,(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雪花白萝卜是合肥地区的特产品种。具有播种期长,采收期弹性大,适应性强,产量产值高等特点。其外形美观,肉质脆嫩,最适合腌制加工,深受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喜爱。 一、生物学特性 株高中等,叶簇半直立,开展度35厘米,叶长38厘米、宽11厘米,浅缺刻,叶绿色。花白色,生长期55天。肉质根表皮光滑洁白,圆柱形,肉汁白色,味稍甜。肉质根长16厘米,横径5厘米,2/3裸露。
  • 张肇富
    1994,(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美国农业部已授予新泽西DNA植物技术公司培育的遗传品质优异的番茄以植物品种保护法(PVPA)证书,这是首次给通过体细胞克隆变异法(Somaclonal Variation)培育的蔬菜新品种。颁发的PVPA证书将在今后18年内,禁止其他公司销售、复制、输入、输出这个新品种或利用它培育杂交种。
  • 蔡福根
    1994,(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上海市动植物引种研究中心,通过引种试验,向大家推荐以下几个香瓜新品种,可供上海郊区农村作为名、特、优瓜果开发,以满足上海市居民对优质香瓜的需求。 一、新世纪香瓜 该品种生长强健,结果力强。果实橄榄形至椭圆形,成熟时果皮青绿带黄色,有稀疏网纹。果重1.5公斤左右,大的可达3公斤。皮厚,腔小,果肉淡橙色,肉质特别脆爽细嫩,糖度14度左右,风味非常鲜美。果硬,果梗不易脱落,耐贮运,适于内外销。 适宜大棚栽培,上海郊区可与2月底至明初播种。一般成熟采摘期为6月下旬。
  • 陈海荣,陈幼源
    1994,(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上海是我国薄皮甜瓜的主产地之一。近年来,郊区甜瓜的栽培面积每年都保持在200—400公顷。这类薄皮甜瓜的植株都比较矮小,长势中等,叶色深绿,叶片、花、果实、种子都比较小,果皮软薄,易破裂,不耐贮运;果肉较薄,具有芳香味,瓜瓤与附近汁液极甜,可连皮带瓤一起食用。现介绍几个上海甜瓜的优良地方品种: 1.十棱黄金瓜 又名十条筋黄金瓜,是上海地区的优良品种。果实椭圆形,果皮金黄色,果面有10条明显的白道,故名。果肉白色,肉厚1.5—2厘米,质脆味甜,有香气,折光糖10%以上,单瓜重250—500克。早熟品种,亩产
  • 储菊劲
    1994,(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一、适时育苗 生菜一般在6月底至7月上旬播种,种子经过浸种低温处理后,播于用湿砻糠为基质的育苗盘内,置于凉爽处催芽育苗。平时要掌握盘内略湿润,温度保持在20—25℃,约4天可齐苗。播后7—8天,可将幼苗小搭秧于薄膜中棚内的湿河泥块中,穴距8厘米见方,搭秧后随搭小环棚,上盖遮阳网或芦帘遮光降温。根据天气情况及苗情,掌握好苗期的水分管理,同时做好遮阳网或芦帘等覆盖物的揭盖工作,使幼苗能在20—25℃的适温下良好生长。
  • 王飞马
    1994,(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1993年2月,在广西桂林市召开的全国第四批西瓜品种区域试验总结会上,荆杂512被评定为全国性超标中选品种。 该品种瓜体呈椭圆形,个大,单瓜平均重6—8公斤,大者重达12公斤以上。瓜外皮底色浅绿,有深绿色齿状条纹14—16条,有蜡粉,外形美观。皮
  • 吕锦顺,顾盛德
    1994,(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马铃薯在我市郊区已有多年种植历史。由于品种退化,病害严重,无法脱毒复壮,产量低而不稳,面积逐年减少。影响市场供应和菜农的经济收入。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市蔬菜种子公司组织了有关科技人员进行调查研究,同时引进了“克新一号”新品种,进行试验观察,并逐步推广扩大种植,使马铃薯生产避开了疫病为害,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新水平。
  • 陈泉生
    1994,(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芦笋茎枯病严重影响产量。我县一般田间发病率都在60—70%,高的达95—100%,病情指数在20—30左右,有的甚至高达60—70。为保证芦笋这一出口创汇项目能稳定发展,我们在1989、1990两年对芦笋进行“整株打顶试验”,以探索提高芦笋产量及控制病害。
  • 王宜发
    1994,(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牛奶豆,又叫奶豆、大毛豆,系从日本引进,新近才开发出的一个珍稀高档蔬菜品种,目前在安徽、浙江、江苏、北京、四川等地均有少量种植。 牛奶豆的营养价值特别高,其主要营养成分为:每百克鲜豆荚中含蛋白质13.6克、脂肪5.7克、钙100毫克、碘219毫克、铁6.4毫克。此外,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及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对身体虚
  • 曾再新
    1994,(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白菜,古称“菘”,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曾有“白菘类羔豚”之诗句,宋代范成大更描绘道:“拔鱼挑来塌地菘,味如密藕更肥浓”,民间有“百菜不如白菜”之谚,言下之意,俨然菜中之王了。 白菜叶质软嫩,柔脆甘美,适于各种烹调加工,筵席菜用,是冬季鲜贮菜之一,还可以腌制、酸渍。味甘,性平,可养胃,利小便。 白菜营养价值较高,含维生素C和钙质较多。据分析,每百克可食部分中,含水分94克,蛋白质1.4克,脂肪0.1克,粗纤维0.5克,灰分0.7克,钙33毫克,磷42毫克,铁0.4毫克,并可为人体提供19千卡的热量。
  • 王培明
    1994,(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一个人在生活中可以有一年半载,甚至几十年不吃荤腥,只吃蔬菜。可是,却不能成年累月只吃荤腥,不吃蔬菜(广义地说包括水果、茶叶)。 这是什么原因?经许许多多的科学研究表明,蔬菜是人类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它能使人免除多种疾病,防止早衰。
  • 文樵
    1994,(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上海市浦东新区洋泾乡农业科技站,是上海郊区有名的蔬菜新品种选育单位,技术力量雄厚,选育手段先进。近年来在上级技术部门的支持下承担及参与了多项科研项目,选育的蔬菜新品种获得多项上海市及原川沙县科技进步奖,其中选育的洋杂一、二号粉红番茄,获1993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选育的花椰菜自交不亲和系及申花五号花椰菜,获1992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选育的申花七号花椰菜和洋泾黄瓜分别获得原川沙县1992年及1988年科技进步二等奖。上述品种已累计推广近10万亩次,均获得种植单位的好评,累计增加经济效益达2000多
  • 1994,(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由上海市蔬菜技术推广站、上海蔬菜经济研究会,《上海蔬菜》编辑部等18个单位联合举办的1994年上海市蔬菜种子交流交易会。于4月3日—5日在
  • 1994,(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一、目前本市蔬菜产加销一体化的主要形式 上海蔬菜放开市场、放开价格已经两年,蔬菜产销正逐步走向市场经济,生产者和经营者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增强了市场观念,效益观念和竞争观念,促进了本市蔬菜产加销一体化的发展。一个多层次、多形式的蔬菜产加销一体的经营新体制已开始发展成长。据调查,目前主要有以下六种形式:
  • 张俊仁
    1994,(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众所周知,在计划经济的体制模式下,我国大中城市居民的吃菜问题,基本上是依靠近郊生产,就地供应,加部分余缺调剂解决的。这在市场机制发育不全的情况下,曾经起过确保供应的积极作用。但是,近几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旧的模式和格局已经不相适应。发达地区大中城市的近郊菜地应实行战略性转移。
  • 杨翠云,马英华,张平,钱丽珠
    1994,(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适应蔬菜产销体制改革的新形势和认真贯彻执行《农业技术推广法》,推进本市蔬菜技术推广工作,本站组织了调查组,于1993年11月8日到19日,深入区、县、乡召开座谈会,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就蔬菜技术推广工作现状、问题和建议报告如下: 一、工作现状 上海自80年代初开始,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较完善的市、区(县)、乡(镇)三级蔬菜服务网络,对指导市郊蔬菜生产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据统计,区(县)级蔬菜技术推广站共9个,蔬菜乡(镇)已超
  • 徐进生
    1994,(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区城市新菜地建设已初步形成体系。目前,宁德、福安两市开发菜地面积已达3000亩,投入蔬菜生产资金100.12万元,实现了蔬菜生产的优质、高产、多品种,基本保证了城市人民生活的需要。但是在新菜地建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摸清情况,提供领导决策依据,地区审计局组织人员对福安、宁德两市蔬菜基地的开发建设情况作了专题审计调查。
  • 陈来法
    1994,(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市菜场设施改造取得了新的突破,1992年改造10家室内菜场为综合型、多功能、全日制供应的新型副食品商场,当年开工当年竣工营业,总改造面积近20000平方米,总投资4000多万元。1993年,计划改造39家室内菜场,面积为5.6万平方米,总投资1.2亿元,比上年翻了一番多。为使改造工作少走弯路,做到投资少、见效快,更加健康地向前发展,本文试从菜场改造的必要性、改造出效益和投资方向作一初步探讨,以期抛砖引玉,集思广益。
  • 马英华,杨翠云
    1994,(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当今的日本,农用地膜的使用不仅在蔬菜上非常普及,而且在其他农作物上也已普遍应用。现就日本农用地膜发展概况、现有各种农用地膜特性、地膜加工及应用前景作一介绍。 一、发展史简述 1951年,日本首次进口了聚乙烯塑料原科,当时并非用于农业。但当农民把已用过的旧薄膜用来作天膜或地膜使用时,结果发现其具有使作物生长发育快,提早收获等许多优点,于是在1955年,首次在静冈县进行了草莓地膜栽培试验。随后,在洋葱、番茄、黄瓜等蔬菜生产中也成功地进行了地膜栽培试验。到1958年,随着聚乙烯原料国产化,原料成本大幅度下降,薄
  • 周渝祥
    1994,(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一、上海蔬菜流通的现状 像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每天都有近3000吨的蔬菜从郊区或外地通过公路或水路,源源不断地涌向全市各批发市场,再转往数以百计的零售菜场或集市摊档,经年不断,自然而流畅。驱动这一巨大物流的动力就是1100万人口(含外来人口200万)对新鲜蔬菜基本而迫切的需要。 上海的蔬菜市场历来受到市政府的高度关心和重视。在深化体制改革、逐步引入市场机制的近些年中,蔬菜的产销体制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往统一、严密的计划模式已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三管”“三稳”,即管主要品种、管淡季、管重大节日,稳旺产期
  • 陈杰,张中一,宋祥孚
    1994,(2): 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华漕农副产品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华交)位于闵行区华漕镇北翟路南侧,与长宁区、嘉定区相邻。该场于1992年年中开始筹建,同年12月28日开张,主要集散本镇各村和邻近乡、镇的时令蔬菜。开业一年多来,“华交”对改善华漕地区农产品交易的环境,适应蔬菜生产和服务体制的改革,促进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形成作出了贡献。
  • 江曼珍
    1994,(2): 15-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一、叶用莴苣 又称生菜。品种主要引自广州、日本和美国。如广州软尾玻璃生菜、黑籽散叶生菜、紫生菜、美国结球生菜、日本结球生菜等。 生菜有结球和散叶两个变种。结球生菜叶全缘,有锯齿或深裂,叶面平滑或皱缩,外叶子展,叶色浅绿或深绿,心叶形成叶球,叶球圆或扁圆,球叶白或浅黄色,质脆。散叶生菜叶片倒卵形,直立,全缘或锯齿状,叶面稍呈波状,叶色黄绿、青绿或外缘淡紫,叶薄而嫩,不结球。 栽培技术要点:春季栽培于1月底—2月上旬冷床播种育苗,3月上旬露地育苗,5—7天出苗。秋季栽培于8月上中旬播种,播种前需浸种催芽,低温
  • 陈树棠 朱根娣
    1994,(2): 16-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青花菜又称绿菜花、茎椰莱。其营养价值很高,各种维生素含量的综合评价居各种蔬菜之首,磷、钙、铁含量丰富,并含有天然高效抗癌化合物,烹调后菜体碧绿青翠,脆嫩爽口,味鲜有清香,是一种高档优质蔬菜。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园艺所经多年工作,于1989年在国内率先育成上海一号(F_1)新品种,1991年通过成果鉴定,经全国各地试种,生产性能良好,其主要性状相当于国外同类型优良品种,至今仍深受菜农和消费者喜爱。与此同时,我们针对上海一号的某些缺点,特别是花球色泽较
  • 辛举文 刘明春
    1994,(2): 20-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菜用青豆是群众喜欢的品种。但熟期太长,只宜春播,且抗倒抗病性差,产量低。我所经多年努力,育成了适宜一年二作的早熟菜用青豆新品种。1989年9月,烟台市科委组织鉴定,1993年3月,山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定名为鲁青豆一号。1992年山东、安徽、四川、江苏等省累计推广面积达5万余亩。
  • 林增富 李瑞生
    1994,(2): 23-2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丰富大白菜品种资源,1989—1992年福建省农业优良品种开发公司从日本、台湾引进夏阳大白菜、白阳614、明月、新春、无双、春大将等良种,在霞浦、福安、福州等地试种,选出适合周年种植的新品种,加以推广,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 江曼珍 郁樊敏
    1994,(2): 24-2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增加夏淡季蔬菜供应品种,丰富市民的菜篮子,从1991年开始,我们会同有关区、县、乡蔬菜技术推广站,经过几年的努力,引进和筛选出了一批适合上海地区夏淡季蔬菜生产的品种,现初报如下:
  • 王吟雪 陈玉良
    1994,(2): 27-2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大棚蔬菜是国内外正在发展的一种促成栽培方式,我区自1978年从长春引进大中棚栽培蔬菜生产技术以来,目前已达4500亩左右,占整个菜田面积的16%,对均衡供应、增加淡季花色蔬菜起了很大的作用。但由于管理、技术措施、茬口安排不当,影响了大棚的经济效益。为此,我们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塑料大棚蔬菜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研究出一套较完善的大棚蔬菜栽培技术模式,供菜区广大干部群众应用。同时,由区科委立题,与彭浦乡农科站一道进行试验研究,通过三年九播的试验,又在庙行、大场、江湾农科站的配合下进行了面上推广应用,取得了
  • 徐刚 沈善铜
    1994,(2): 28-2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莴苣是人们喜食的蔬菜之一,在我国栽培普遍,尤其是冬春莴苣面积较大。一般生产上,冬春莴苣实行秋播,具4—5片真叶时定植越冬,次年春抽生茎并膨大而形成产品,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要到4月中下旬才大量上市。所以不仅生产周期长,上市迟,且效益低。为了改善莴苣的生长环境,缩短生长周期,达到提早上市、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对冬春莴苣进行覆盖栽培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并已有报道。但目前冬春莴苣覆盖栽培面积仍较少,且形式各异,高产高效创收的效果亦千差万别。本试验的目的在于研究各种覆盖形式的温度效应及对莴苣生育和产量的影响,为
  • 郑海柔
    1994,(2): 30-3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上海嘉定白蒜是一个优良的高产栽培种,皮白、味辣、肉脆、瓣大、休眠期长、耐贮藏。在日本、东南亚已享有盛名,外销已有70—80年的历史,栽培面积近5万亩。70年代后,嘉定白蒜生长势变弱,病毒病严重。种性退化,蒜头变小,裂蒜、马尾蒜时有发现,严重影响了出口。针对这种状况,我们经过近十年的研究,基本摸清了大蒜低产、劣质的原因及其对策。
  • 刘持红
    1994,(2): 32-3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我市单坡面塑料日光温室蔬莱发展很快,面积近万亩。但单产差异较大,如冬春茬黄瓜有的亩产1.3万公斤,有的却只有几千公斤。目前,影响冬季黄瓜单产主要是天气和生理性障碍,因此,探索消除这些障碍因子的途径,是极其重要的。
  • 张家振 范雪征
    1994,(2): 33-3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苏州市郊区大力发展蔬菜的保护地栽培,塑料大棚达3786只,地膜面积7507亩。不仅丰富了我市的淡季蔬菜供应,而且收到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是,由于塑料棚内的小气侯条件与露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差异。很容易发生一些生理障碍,影响产量和品质。对此我们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现将几种主要蔬菜生理障碍的症状病因和防治措施归纳如下:
  • 康朝阳 谯淑琼
    1994,(2): 34-3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一、前言 我县冬春温暖,干燥,日照强,有利春淡蔬菜生产,商品蔬菜逐年递增。其中尤以大蒜面积增长较大,1992年已达万亩以上。随着化学控制研究的进展,人们越来越多地将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于作物生产。据刘长荣等的研究结果,乙烯利的增产效果最佳。而我县在大蒜上喷施赤霉素较为广泛。但因喷施时间及用量尚未掌握,影响了应用面积扩大。为此,特进行本试验。
  • 潘月华 陈道法
    1994,(2): 37-3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80年代以来,随着保护地栽培的发展,番茄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 Persoon)发生逐年加重,已成为设施栽培中的严重病害之一。近年来,由于受该病危害,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轻则10%左右,重则损失30%以上。番茄灰霉病危害期长,能危害叶、花、幼果,引起落花、烂果,严重影响番茄的早期产量。由于国内尚缺乏对该病的有效测报与防治技术,本站通过4年的试验研究,基本解决了对该病的测报与防治技术难点。
  • 姚立平
    1994,(2): 40-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一、症状 把肿状根纵剖开,中心部由淡赤色变为赤褐色,随着危害加重颜色变深,并出现散球状变色。地中部比抽根部危害重。发病萝卜食用时感到肉质硬,有很强的苦辛味。 赤心症的症状多半在根的肥大盛期表现。为了解它的发生时期,从7月1日起约间隔1周连续播种3次,调查了根重和危害发生间的关系,结果见图1,根重200克时完全不发生,300克时有30%发生,600克以上发生趋势稳定。
  • 王方桃 汪羞德
    1994,(2): 41-4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众所周知,施用钾肥能明显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增加大薯块的个数,提高马铃薯上市的等级,增强销售竞争能力。然而,马铃薯是忌氯作物,过量施用氯化钾,其氯离子会影响马铃薯对氮的吸收。同样,过量施用硫酸钾,其硫酸盐通常会造成叶尖坏死、干物质重量降低直至减产。硝酸钾中含有46%氧化钾和13%氮,所含的全部养分是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是马铃薯生产理想的含钾肥料。从1992年起,上海市农科院土肥所接受以色列海法化学制品有限公司委托,在上海郊区多种蔬菜、瓜果和经济作物上进行肥效试验,现将在马铃薯上的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 陈可可
    1994,(2): 42-4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CO_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空气中的CO_2含量低于大部分绿色植物最大光合速率所需的浓度。为验证提高蔬菜生长环境中的CO_2浓度对蔬菜生长的影响,特进行本试验。 一、材料与方法 黄瓜品种为新泰密刺。采用酸碱反应方式产生CO_2,材料为50%硫酸和碳酸氢铵。试验区设在塑料大棚内,以另一只大棚为对照。各定76株进行观察记录。 CO_2施肥从3月26日开始,秧苗为4—7叶期,至4月14日结束。每天上午7时左右施肥,共20次。CO_2施肥量:大棚容积约330立方米,将棚内的CO_2浓度从300ppm提高到1
  • 肖斯铨 张安华
    1994,(2): 43-4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1990年11月,我所用6—苄基腺嘌呤等保鲜剂处理青花菜,放在低温下贮藏,结果表明,以50×10~(-6)的6—苄基腺嘌呤(BA)液浸蘸青花菜花球基部的,贮藏效果最好。在此基础上,1991年用BA 40×10~(-6)液对青花菜花球进行喷雾处理,进一步验证BA对青花菜的贮藏效果。
  • 钱丽珠
    1994,(2): 46-4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3.大田管理 (1)查苗补缺。发现第一对基生叶脱落或受伤及有病苗时,应及时补上健壮苗。 (2)定植后薄膜小环棚管理。将定植后的苗密闭于小棚内数天,待缓苗后根系恢复生长 即逐步进行通风透光锻炼,使白天棚温在20℃左右,不超过25℃,夜温不低于15℃。透风时要背风透,至4月下旬,天气转暖时则拆除小棚天膜,使植株直接见光,增强光合作用,以利生长。
广告服务
地 址:上海市奉贤区金齐路               1000号
联系人:谈平
电 话:021-52210012
邮 编:201403
E-mail:xx9@saas.sh.cn
查看详细内容